找到相关内容177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

    有序力量,但它引导人们回归自我的精神境界,从主观唯心主义的方面强调了人的精神能动性,从而也为社会的重建提供了动力。   如果说儒家、法家的入世哲学是对社会的现实制约,那么道家和佛家的人生哲学、处世态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071204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ldquo;道”非常相近,因此“尧舜周孔修世事也,佛与老子无为志也。”佛教与老子都是以“无为”为其特点,“无为”是一种处世的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由《齐物论》论儒佛会通的基本态度

    处世的基本观念,及修学的历程上,可说是大致相近的。儒现在要说到的「修身之道」──为人以修身为本,以修身为关要,就是儒佛非常一致的问题。[注23]又,佛法及儒家,同以修身为本,从自身而探求到自心,以此为...

    高柏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871353.html
  • 印光大师——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

    因机施教,「凡有请益,必以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,谆谆启迪,使其深生憬悟,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。进以真为生死、发菩提心,信愿念佛,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,教人切实遵行,以作超凡入圣...法缘转盛,师应信众恳求,开始接受弟子皈依,法化无疆、遍及中外。师因机施教,「凡有请益,必以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因果报应、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,谆谆启迪,使其深生憬悟,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。进以真为生死、发菩提...

    陈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271357.html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万羡西江水,曾向竟陵城下来。”由诗中可看出陆羽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。在隐居期间,他与诗僧皎然、隐士张志和等人,交往甚密,成为莫逆。由此可见,茶也,道也,佛也!茶中有道,道不离佛,佛之义理,茶道中行!禅茶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林丽淑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 ——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几项建言

    “六和敬” 作为僧团学习与生活之指导原则,和谐的理念,实在是佛陀教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。我们身为佛弟子,向佛学习;即使尚无法做到 “天人师” 的境界,最少,在为人处世方面,也要能作为世间人的楷模。...

    林丽淑 ( 美国芝加哥华藏净宗图书馆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573305.html
  • 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

    基础。 三、心灵环保重在践行 佛教文化中:济世利人的道德规范、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、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、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、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等思想,为我们保护...

    觉 醒

    |心灵环保与社会和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773881.html
  • 陶渊明

    隐晦地表达了他对此事的想法。到了晚年他贫病交加, “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,偃卧瘠馁有日矣。道济谓曰:‘贤者处世,天下无道则隐,有道则至。今子生文明之世,奈何自苦如此?’对曰:‘潜也何敢望贤,志不及也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774439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八)

    !”把跛脚道人的包抢过来,背在自己身上。这一句有它表示的意义。“跛脚”表示什么?跛脚是两只脚一高一低,人是同一个人,脚是一只在地上、一只在空中,我想这是比喻“即世间而离世间”,表示“处世间而不染、在俗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9133874475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要与对方讲清楚,不要反目成仇,怨结要及时解决,勿把怨结加深,或带到来生,有谓:怨怨相投何时了呢!既知是有因必有果,现在所作行为要谨慎,时刻注意自己待人处世。你己有念心经,是很好的,再抽暇听闻佛法,多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